研学是近年来流行的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作为目前基础教学领域改革一次重大突破,颠覆了传统教育对基础教育的认知,同时给传统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也给研学在实际的操作和管理中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和问题。
“研学旅行的关键词是教育与安全。而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教育。”教育家顾明远说。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小学生的研学需求将逐渐爆发,不专业的研学人何去何从?
一、研学旅行风险因素的来源(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
自然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五种类型,即天气风险因素、地质风险因素、天气与地质状况共同作用的风险因素、动植物因素、流行疾病突发因素等。
这一类风险因素往往是突发的状况,其造成的安全事故具有不可抗性,也称为不可抗力风险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知识能力因素和行为习惯因素等。
管理因素包括研学导师的能力素养因素、课程设计及应急预案因素、出行时间及学习资源选择因素、交通工具因素、教学设施及防护装备因素、人文环境因素等。
1、天气风险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1)暴雨。暴雨是夏季出行常见的灾害天气。一旦在行程中遭遇暴雨,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事故损失。
暴雨除直接造成道路被淹、人员受困的事故之外,还会引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夏季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必须做好应对暴雨天气的充分准备。
(2)洪水。洪水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洪水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川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等。但所有的洪水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
(3)雷击。雷雨是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伴随雷雨产生的雷击现象也是夏季出行必须要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
在研学旅行的行前课程中,应对学生提供雷雨天气发生雷击灾害的天气条件和环境条件、在雷雨天避雨防雷等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
(4)台风。台风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地质风险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1)地震。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按原因可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其中以构造地震最为常见,震动也最为强烈,危害也最为严重。
地震是最典型的不可抗力风险因素。虽然地震发生的频度较小,但一旦发生其危害很大。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也不是没有逃生机会,每个人都要掌握地震时紧急避险和科学自救的知识与技能,研学旅行导师必须掌握地震救援的知识与技能。
(2)地陷。地陷又称为地面沉降或地面下沉。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是目前世界各大城市的一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它一般表现为区域性下沉和局部下沉两种形式。区域性下沉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对短期的研学旅行活动-般不构成威胁。
而局部下沉有时是突然发生的下沉,这种地陷发生时路面上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个大坑,如果人员正好经过,就会造成严重事故。近年来关于城市道路发生地陷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已经成为一种需要特别关注的灾害。
(3)落石。位于高处的岩石或碎石由于不稳固,当其受到某种扰动( 如动物经过、突然大风、轻微地震等)时会滚落下来从而对下方的人员产生威胁。
3、天气与地质共同作用导致的安全问题
(1)泥石流和滑坡。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地滑”“土溜”等。
泥石流和滑坡是由于天气原因和地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
研学旅行线路勘察时必须对学习资源的地质特点和气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发生泥石流和滑坡风险较大的地点,要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在行前的安全培训课程中对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迹象即风险识别特征以及发生时的应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2)沙尘暴。指在沙漠中或沙漠附近经常出现的灾害天气。强沙尘暴会对暴露在沙尘中的行人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
4、动植物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1)植物伤害。常见的植物伤害包括割伤、划伤、刺伤、中毒、 过敏等。
(2)动物伤害。常见的动物伤害有狗咬,蜂蜇,毒虫叮咬(如蚊子、蜱虫、牛虻、蚂蚁),蛇咬,野兽袭击(如野猪、熊、狼),鼠害等。
5、流行疾病突发导致的安全问题
研学旅行所在地由于天气、卫生等原因突发流行性疾病时,会对研学旅行团队成员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必须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非典型肺炎(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二、研学旅行安全风险管控策略(最大限度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裱花蛋糕也算高风险食品?这些安全细则要牢记!
蚊虫叮咬也会致死?应急处理不可不知!
疫情之下,研学安全有哪些新要求?
在日本自然学校:体验扎染和烧木板活动时,问:
染布时被开水烫着怎么办?
夹木板烤火时,烫着怎么办?
这种活动太危险,是不是不应该做?
1、确保安全最好办法,是更好判断危险
杜绝孩子们尝试一些“危险”的挑战,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探索世界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每当孩子做一些危险尝试,比如锯一块木头,烧一块木板,开水染下布,我们总是想象最糟糕的结果,那么孩子长大后,将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充斥着危险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舒适、有安全感的地方。
2、只有真正体验稍危险的活动,才可逐渐发展出预测危险的能力
如果一直在家长的保护下行动,孩子几乎不可能学会判断危险。只有放到真实场景中体验,就象适当玩火,会学到关于火的一些知识,靠近火去感受温度,了解火灾危害和责任,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这种能力将帮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越来越准确地识别危险。通过这种尝试和体验,当:
(1)面对不理解、没接触过的新事物,将不会紧张逃避,而是做到一种恰当的方法去体验,同时判断好可能的危险和代价,培养“风险管理”的能力;
(2)会意识到自己有很多奇思妙想,更善于分享创造性的想法,并将脑瓜里的创意变为现实;
(3)可以培养出敏锐的直觉和经验,变得勇敢、自信、不惧怕未知的挑战,有尝试新鲜事物的激情,更好地应付现实世界里的复杂环境。
3、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行为无过错则可免责
常组织研学活动的学校反馈,其实把安全预案做到位,踩点到位,分工到位,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通常是很难发生安全事故。
在日本,只要外出做活动,学生们避免不了有点小伤。但只要处置得当,把该说的该做的都做到位了,学校和组织方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原来在树林中孩子有被蜜蜂蜇伤的时候,当时比较严重按照预案及时送到了医院处理,保险公司做了相应赔付,家长并没有责怪什么,也非常能理解。
2019年6月25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置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发布校长“护身符”。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答记者问:
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学校安全事故损害赔偿分担机制?
答: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投保校方责任险,但难以覆盖各类伤害事故情形,且赔偿额度较低,难以为学校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分担风险。《意见》从四个方面推动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一是政府财政补贴购买校方责任险,有条件的可以购买校方无过失责任险,推动设立学校安全综合险,加大保障力度。二是引导家长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予以财政补贴。三是学校可以引导、利用社会捐赠资金等设置学校安全风险基金或者学生救助基金,健全救助机制。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学校安全赔偿准备基金,或者开展互助计划,健全学校安全事故赔偿机制。
如何看待一些学校担心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等现象?
答:体育运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因为安全风险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有不当,也有无奈。一方面,学校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头上悬着安全问题这把利剑,学校不堪承受安全压力和“校闹”行为。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切实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学校的安全底板筑牢了,后顾之忧解除了,自然就会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客观理性认识安全风险,关键是做好风险防控,加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通过保险等各种机制分担安全风险。《意见》规定,学校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或取消正常的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2019年12月5日河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河北省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办法》的通知,明确河北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办法。学校已经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行为无过错的,应当依法裁判学校不承担责任。责任认定前学校不得超限额赔钱息事,补偿金额限定在5万元/人以内。政策的发布,有助于更理性地处理事故,减轻校长承担不应该有的压力。
活动过程要尤其注意留存好录音、录像等材料,务必买好保险,以备无患。当然重大事故时,学校也免不了承担一些道义上的责任。
4、研学安全是学生全过程参与和体验教学的机会
在研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多数学校强调组织过程的安全,包括制定一系列确保安全的规程和措施,既强调学校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更是非常严格地要求研学服务机构确保安全等等;这种“学校+研学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配合体系,确实非常好地确保了研学过程的安全,但是这种观点也是一个误区。
因为研学是体验式教学过程,研学活动组织者本来就实施了特别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作为研学课程的唯一对象——中小学生而言,在研学过程中每次都亲自参与和感受、体验安全的组织过程和安全意识的各种体现,正是把研学对学生们的安全素质提高和安全习惯的养成作用发挥到极致。
我认为,组织者在确保研学活动的安全实施过程中,应该把一些列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的执行让学生们也参与期间,也把安全教育常态化,把安全教育融合到每一次研学主题活动中。
5、安全教育要常态化,研学安全教育要规范化
在研学教育实践中,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安全教育研学主题课,但是片面地认为开了这个主题了就行了,其实是把安全教育简单化理解而希图一蹴而就。多数没有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研学课程的学校则错误地强调没有条件开展安全教育、不能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而放弃或不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我们认为,研学安全教育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单纯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研学的一个主题活动课;安全教育是学校给学生终生安全生产、安全学习、安全工作、安全生活打下良好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过程,意义特别重大,应该从研学开始贯穿中小学生课堂内外、教室内外、校园内外的高度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研学安全是整个过程的管理安全,也是课堂外安全教育的延伸。我们提倡借研学实战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启全面树立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塑造应急能力的新篇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景区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预案